上海復旦大學 管理信息系統課程 簡體中文 普通話 DVD 課程介紹 本課程是我國高等教學本科生教育一級學科“管理科學與工程”的基礎課程,也是複旦大學管理學院所有本科生的基礎課程,是複旦大學本科生全校選修課,同時又是複旦大學博士生導師上基礎課中的一門,每年大概開設六到七個班。 該課程的目的是使學生對管理信息系統專業的學科基礎有一個初步的了解,為今後的專業學習做準備。讓學生從管理、組織和技術等多個角度來認識信息系統,了解組織如何使信息系統與業務戰略、組織控制以及業務流程有效結合在一起,獲得競爭優勢。授課內容主要側重於學科基礎知識,包括管理信息系統的概念,各種應用系統的介紹,信息技術的基礎,系統的開發的基本知識。在教學案例中,討論了現代信息系統與企業可持續競爭優勢之間的關係,信息系統與組織控制、業務流程之間的關係等問題。 一、本課程的發展歷史以及教學內容的演變 本課程是在復旦大學20年的本科生教學基礎上,結合國際教學與科研的潮流和我國本科生的實際情況不斷完善和發展起來的。按照教學內容以及教材選用等方面,大致可以分為四個階段: 第一階段:引入階段(1984-1986) 授課對像是復旦大學管理科學專業的本科生,授課教師主要是外請IT行業內具有一定信息系統開發經驗的項目管理人員,講授的內容主要是關於信息系統的開發方法及信息系統應用在實踐中的問題。當時無固定教師。 第二階段:發展階段(1986-1996) 授課對像是復旦大學管理信息系統專業的本科生,課程的主要目的是使學生對管理信息系統專業的學科基礎有一個初步的了解,為今後的專業學習作準備。授課內容主要側重於學科基礎知識,包括管理信息系統的概念,各種應用系統的介紹,信息技術的基礎,系統的開發的基本知識。通過世界銀行貸款,在復旦大學先後舉辦了四期國內MIS師資培訓,邀請世界著名的MIS教授,如管理信息系統學科的奠基人高登?戴維斯登教授來授課。在為全國各高校培養信息系統教師的同時,復旦大學也培養了一大批專業合格教師授課,其中有薛華成教授、邱友瑾教授、凌鴻教授、許時明教授、陳偉良老師、林鏞老師、謝寅老師、潘浩波老師等。教學方式主要是採用傳統的教學方式,教材主要是薛華成教授主編的《管理信息系統》(清華大學出版社出版,至盡已經出版了4版,發行量達到100多萬冊,1995年12月獲第三屆普通高校優秀教材二等獎)。 第三階段:提高階段(1996--2000) 授課對象為管理學院所有的本科生。課程的主要目的是使管理學科的學生具備信息管理和信息系統方面的知識。其主要內容包括管理信息系統的基本概念,各類應用系統的主要模塊及運作流程,系統開發的方法和過程。課程教授正式建立了教學小組,並正式開始採用原版教材,統一教學大綱、統一教材、統一考試。主要的授課教師有薛華成教授、黃麗華教授、,凌鴻教授,林鏞老師等,主要教材採用O'Brien,IntroductiontoInformationSystems,2nd,3rdand4thedition. 第四階段:成熟階段(2000--至今) 課程的授課對象為管理學院的所有本科生及其他專業的選課生。課程教學的目的是讓學生系統地了解管理信息系統的概念、作用、技術基礎和基本方法,培養用現代信息系統的觀點來分析企業和組織,使學生具備信息時代利用信息技術支持企業的戰略目標、創造企業的競爭力、合理利用和規劃企業的信息資源方面的基礎知識和思維方式。課程的內容增加了信息系統的作用,信息系統與企業戰略的對應,信息系統的資源管理以及組織管理方面的基礎知識。在教學小組統一大綱、統一教材、統一考試的提前下,授課形式發生了變化以多媒體教學為主,漸漸向網絡教學方向發展。主要授課教師有黃麗華教授、凌鴻教授、戴偉輝教授、張成洪教授、傅燁博士,孫海博士等,這些教師的共同特點是年輕,有活力,而且均在美國麻省理工學院斯隆管理學院或加拿大McMaster商學院進修半年以上,對國外教學和研究發展比較了解。教材是KennethC.Laudon,JaneP.Laudon,ManagementInformationSystems:OrganizationandTechnologyintheNetworkedEnterprise,PrenticeHall,PearsonEducation,高等教育出版社引印。 二、本課程內容體系 本課程內容主要分為四個部分: 第1部分:信息系統的基本概念和作用 讓學生從多個角度來認識組織中的信息系統,特別是從企業管理的角度來認識信息系統。在概念認識的基礎上,介紹並通過案例討論現代信息系統與企業可持續競爭優勢之間的關係,信息系統與組織控制、業務流程之間的關係等問題。 第2部分:信息系統的技術基礎和應用 本部分首先介紹現代信息系統的最基本的組成部分及其發展趨勢,即計算機硬件、軟件、數據管理和通信網絡。其次,通過系統演示和案例分析,重點介紹現代企業關鍵的應用系統、原理及功能,如企業資源計劃(ERP),客戶關係管理(CRM)系統,電子商務在銷售鏈管理、供應鏈管理中的應用方案,決策支持系統與商業智能等。 第3部分:基於IT的組織變化管理與信息系統開發應用 本部分首先介紹企業基於IT的組織變化的模式和一般性的變化軌跡模型,通過案例討論信息系統在組織變革中的作用以及企業業務流程改善(BPI)、企業業務流程重組(BPR)等概念和一般的實施方法論。在學生認清了企業可選的變革策略的基礎上,介紹企業信息系統規劃的重要性、信息系統規劃的一般方法及其規劃報告的寫作規範。最後利用大量中國實際企業案例討論信息系統建設的一般過程、信息系統開發的三種方法,即自主開發、基於軟件包開發和外包,討論每一種方法的優缺點和決策依據等。 第4部分:企業信息系統管理 本部分從信息系統實施的角度介紹企業信息系統項目管理的概念,企業信息系統風險與安全管理、信息系統的價值評估和評價、企業信息資源和基礎設施的管理、企業IT組織建設等主題。 三、教學方式 本課程的教學方式多種多樣,主要有: 1)教授課堂授課:主要講解基本概念和理論知識,便於學生系統地掌握關鍵性的概念和知識。 2)小組案例討論:主要加強培養學生利用基本概念來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綜合運用各種知識的能力。加強學生的團隊精神,同時利用小組內同學的討論,可以取到互相啟發的良好效果。 3)小組課堂交流:把課後各小組的討論結果拿到課堂上,便於互相交流,互相學習。同時也讓教授發現學生對某些概念或知識的誤解之處,並及時加以糾正或引導。 4)應用系統演示:課堂上安排兩次系統演示,目的在於加強學生對現代應用信息系統的感性認識,加深理解。 5)課後小組大作業:調查一個企業的實際情況,按照要求完成報告,並在課堂進行交流,進一步加強對學生MIS概念和知識應用能力的培養。 四、教學內容組織方式 1.對本科生特徵理解 根據多年多層次的教學經驗,我們認為本科一般沒有企業(Business)管理和組織的切身體驗,學習的驅動力相對比較被動,學生比較注重學科的系統性和知識性。因此從教學內容來講,側重於系統性概念和知識,以及注重培養信息系統的思維能力。另外,本科生往往可以有較多時間用於看書和討論或作業。 2.學生學習方式與實踐性內容安排 學生在學本門課程之前一般均已學過信息技術導論以及管理類等課程。本課程考慮這點,所以不是單純面向技術的課程,因而沒有安排上機實驗。儘管如此,為了增加實踐性的教學效果,採取了以下措施: ①現代應用系統演示 在介紹信息系統應用時主要介紹企業資源計劃(ERP)、電子商務(E-Business)和客戶關係管理(CRM)。課堂上不僅介紹原理,也通過合適的軟件系統的演示來增強學生的感性認識。系統的演示或由教師(或助教)來演示,或請相關的公司的人員來講解並演示。由於系統一般比較複雜,故學生上機實驗在本課程中並不合適(建議專門開設相關應用的專業課程)。 ②案例小組討論和課堂討論 利用書本上和我們自己編寫的實際企業的案例,讓學生在課後開展小組討論,並到課堂上進行小組交流,通過討論讓學生更好地理解某些概念和知識,效果是不錯的。 ③期末小組大作業 為了加強學生對MIS知識的應用能力的培養,在課堂介紹完成以後,要求各個小組去調查一個實際企業,根據課堂所學的知識,就該企業信息系統的應用現狀做出評估,並就如何更好地開展信息系統的建議向總經理提出建議方案。 在課堂的最後一堂課,各小組進行課堂交流。學生反映良好,也讓教師綜合來評估學生對課堂知識的掌握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