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商品编号: |
xdvd1517d |
|
商品名稱: |
DISCOVERY噴氣式客機發展史 Flying Heavy Metal with Bruce Dickinson 英文版 DVD |
|
碟片數量: |
1片 |
|
銷售價格: |
200 |
|
瀏覽次數: |
23239 |
|
【轉載TXT文檔】 |
|
DISCOVERY噴氣式客機發展史 Flying Heavy Metal with Bruce Dickinson 英文版 DVD |
旅客機是專門用於運送旅客的飛機,亦稱民航機。隨著貨運需求的擴大,部分旅客機成為客貨兩用機,有的甚至演變成專用的貨運機。旅客機按航程遠近分為遠程、中程和近程三類,分別用於國際、國內乾線和國內支線。 戰後民航機的發展已經經歷了4代。 50年代出現第一代噴氣式客機,主要有英國的“慧星”(Comet)、前蘇聯的圖—104,美國的波音707和DC—8;60年代開始使用的第二代中短程客機採用了耗油率低的渦輪風扇發動機,代表機種有波音727、DC—9和“三叉戟”(Trident);70年代問世的寬機身客機大大提高了載客能力,如波音747、伊爾— 86,A—300等;80年代以來又出現了一批設備更先進的客機,如首先使用電傳操縱系統的A320、波音757,波音767等。 據《航空運輸世界》雜誌統計,截至1991年底,全世界有554家航空公司。前蘇聯航空公司(Aeroflot)曾是世界上最大的航空公司,有1379架旅客機,目前已分裂成幾十家大小不等的公司。世界上擁有100架飛機以上的大型航空公司有20多家;只有一架飛機的小公司也有近30家。全世界在用的民航機有15284架,其中噴氣式飛機10447架,渦輪螺漿飛機3836架,活塞式飛機878架,直升機89架,其他飛機34架。 截至1991年統計,使用量最大的6種飛機依次是:波音737(1831架)、波音727(1429架),MD—80系列(857架)、波音747(819架)、DC—9(745架)、圖—154(733)架。 大型客機的世界市場原來為美國波音、麥道和洛克希德3家公司(其中洛克希德公司在L—1011停產後退出民用客機市場)所壟斷,但歐洲的法國、德國、英國和西班牙4個國家在1970年12月聯合組成歐洲空中客車工業公司(Airbus Industrie),在4個國家政府的大力支持下急起直追,在短短20年多時間裡先後研製出6種大型客機,截至1992年底贏得全世界107家用戶1845架飛機的訂貨,其中已交付951架。
自從飛機發明以後,飛機日益成為現代文明不可缺少的運載工具。它深刻的改變和影響著人們的生活。由於發明了飛機,人類環球旅行的時間大大縮短了。世界上第一次環球旅行是16世紀完成的。當時,葡萄牙人麥哲倫率領一支船隊從西班牙出發,足足用了3年時間,才穿越大西洋、太平洋,環繞地球一周,回到西班牙。 19世紀末,一個法國人乘火車環球旅行一周,也花費了43天的時間。飛機發明以後,人們在1949年又進行了一次環球旅行。一架B—50型轟炸機,經過4次漂亮的空中加油,僅僅用了94個小時,便繞地球一周,飛行37700公里。強中更有強中手。超音速飛機問世以後,人們飛得更高更快。 1979年,英國人普斯貝特只用14個小時零6分鐘,就飛行36900公里,環繞地球一周。在不到一天的時間裡,就可以飛到地球的各個角落,這對於生活在20世紀以前的人類來說,難道不是一個人間奇蹟嗎?
錯綜複雜的空中航線把世界各國連接起來,為人們提供了既方便又迅速的客運。早在本世紀20年代,航空運輸就開設了定期航班,運送旅客和郵件。如今,空中航線更是四通八達,人們隨時都會看見銀色的飛機,如同一隻大鳥,在蔚藍的天空中一掠而過。對於現代人來說,早晨還在北京,下午已毫無倦意地出現在千里之外的另一座城市,這已經是十分平常的事了。而在20世紀以前則是不可思議的。從此,險峻的高山、一望無際的大洋再不會讓人望而生畏。一隻只銀燕把不同地區的不同種族,不同膚色的人們緊密地聯繫起來。通過不斷地交流,人們播種友誼,傳達信息,達到相互溝通,相互理解和相互促進,共同推進人類的文明。 飛機的發明也使航空運輸業得到了空前發展,許多為工業發展所需的種種原料擁有了新的來源和渠道,大大減輕了人們對當地自然資源的依賴程度。特別是超音速飛機誕生以後,空中運輸更加興旺。那些不宜長時間運輸的牲畜和難以長期保存的美味食品,也可以乘坐飛機而跨越五湖四海,給世界各地的人們共賞共享。當年連貴妃娘娘都不易品嚐的嶺南荔枝,如今也出現在尋常百姓的家中了。 在人類向地球深處進軍時,飛機也被廣泛應用於地質勘探。人們使用裝備了照相機或者一種稱為肖蘭系統的電子設備的飛機,可以迅速而準確地對廣大地區,包括險峻而難以到達的地方進行測繪。把空中拍攝的照片一張張拼接起來,就可以繪製極好的地形圖。這比古老的測繪方式要簡便易行得多。就連冰天雪地、人跡罕至,一度只是探險人員涉足的北極和南極,現在乘坐飛機也可以毫不困難地到達。
1)由於葉輪機效率提高,活塞式發動機增壓器的發展,20世紀30年代中期,渦輪式噴氣發動機開始問世。英國惠特爾(Whittle)和德國奧海因(Ohain)分別於1930年和1935年取得渦輪噴氣發動機的專利。 1939年,用奧海因設計的渦輪噴氣發動機動力裝置的世界上第一架噴氣式飛機亨克-17試飛成功,惠特爾設計的W-1離心式渦輪噴氣發動機於1937年製造成功,1941年以該發動機為動力裝置的E28/29噴氣機也試飛成功。
2)1946年,蘇聯的米格-9和美國的P-80等第一批實用的噴氣戰鬥機正式裝備部隊。
3)1947年,美國的F-86“佩刀”(Sabre)和蘇聯的米格-15(Mur-15)等世界上第一批後掠翼飛機試飛成功。
4)1947年10月14日,美國X-1試驗研究機在12800米高空達到1078公里/小時(M1.015)的速度,首次突破了音障。
5)1950年7月,裝有渦輪螺槳發動機的噴氣民航客機“子爵”號於1950年7月開始在倫敦一巴黎航線航行,第一 架純噴氣式客機英國的“彗星”(Comet)於1952年開始在航線上使用。
6)1950底至1953年6月,第一批噴氣戰鬥機米格-15和F-86等在朝鮮上空展開激戰,是有史以來第一次噴氣飛機 大規模空戰。
7)1953年,世界上第一代超音速戰鬥機F-100(美)和米格-19等試飛成功。
8)1956~1958年,蘇聯的圖-104(TY-104)和美國的波音7-7等第一代噴氣式客機正式投入航線運營。
9)1958年,第二代超音速噴氣戰鬥機F-4“鬼怪”(Phantom)和米格-21“魚窩”(Fish bed)等投入使用。 最大平飛速度超過音速的2倍。
10)60年代中期,美國的SR-71“黑鳥”(Black bird)和蘇聯的米格-25“狐蝠”(Foxbat),最大平飛速度均超過音速3倍。
11)60年代末至70年代初,出現第三代超音速戰鬥機,如F-14, F-15,F-16(美)狂風(歐洲)Saab-37(瑞 典)米格-29(蘇)等。
12)70年代出現寬體客機,提高了乘客的運輸量,波音747(美),L-1011“三星”(美Tristar)和A300(歐 洲)、伊爾-86(蘇)等,是第一批寬體客機。 “協和”(英法)、圖-144(蘇)超音速客機問世。
13)50-60年代垂直/短距起落戰鬥機“鷂”(Harrier英國)和雅克-36(蘇)問世。
14)從50年代開始,各種特種功能飛機相繼問世,其中有空中預警機E-3A和E-2C(美)。反潛機P-3{奧利安} (Orion美國)、HS801獵迷(Nimrod)(英)和PS-1(日)等,空中加油機KC-135(美)。
15)二戰後直升機技術有很大發展,出現多種結構型式和多種功能的直升機,具有代表性的有美國的貝爾?休斯和S系列;蘇聯的米里、卡莫夫系列;法國的“雲雀”、“海豚”系列。
16)二戰後通用航空有很大發展,通用飛機大批生產,廣泛用於農、林、牧、漁、地質勘探、私人旅遊、公務旅行、城市交通管制等多個領域。
|
|
|